close

作者: 李淳廉

每年春夏交接的時候,有些人總是容易在手指手掌間或腳趾掌間出現一顆一顆的小水泡,癢得厲害,忍不住就去把水泡給抓破,還會流出一些組織液,這就是俗稱的「汗泡疹」,雖名為汗泡疹,但卻跟流汗沒有關係喔!

大家好,我是李淳廉,歡迎來到淳萃新觀點,最近天氣轉熱了,好多會員都出現了手指手掌及腳趾的水泡樣的癢疹,會員小薈就是個明顯的例子,每年大約清明前後,她手指間的水泡又來報到了,癢得不抓破不足以解癢,還會從一顆變兩顆,兩顆變四顆的蔓延,有時連腳上也出現了這種癢的受不了的水泡,藥膏也用了,精油也塗抹了,就是不見好轉,有時還會大發作,也就是說這樣的汗泡疹從來沒有被治癒過,不但每年固定來報到,且在梅雨季節發作得最嚴重。有時因為課業壓力特別大,手上腳上不定期冒出水泡。

 

 

這種分散或成群分佈在手掌、手指側面、腳掌、腳趾側面的小水泡,還會伴隨搔癢感;往往在水泡消退後癢感才會下降,然後逐漸形成脫屑或脫皮。過去因為好發於手掌、腳掌等汗腺發達部位,以為是汗腺發炎造成,所以有個「汗」字,但其實與汗腺沒有太大的關係。長在腳上的也容易被誤以為是香港腳,結果用了香港腳藥膏,才發現一點都沒效,且因此延誤了治療轉而慢性化。

其實汗皰疹是體質性的濕疹,主要與過敏體質有關,每當溫濕度變化劇烈、壓力過大或經常接觸清潔劑,就會容易誘發汗皰疹。某些工作經常洗手或接觸清潔劑、酒精,甚至清水都會刺激皮膚,像是醫護人員、美髮師、家庭主婦、廚師,也都容易得汗皰疹。

汗皰疹剛發作時,通常只要擦類固醇藥膏約一星期即可痊癒,但若拖延較久,等到轉變為慢性汗皰疹,不但類固醇藥膏無效,還容易復發。對於這種難根治,易復發的汗泡疹,中醫治療則更重視體內的健脾利濕。

汗皰疹與「濕」息息相關,除了外在環境的濕熱外,如果胃腸功能不佳(脾虛),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、堆積在體內的熱氣與濕氣無法代謝排出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濕熱體質,反應在皮膚上就是長出濕疹、汗皰疹。汗皰疹患者通常都是濕熱體質,常伴隨明顯的腸胃道症狀,例如沒胃口、消化不良、腹脹、腹瀉、排便稀溏等。

知道汗泡疹的成因,我們就可以生活及飲食的調節以下七點,確實執行就能達到從體質上的調節避免復發。

飲食上必需遵循少量多餐,避免因消化不良造成的食積;宜選擇清淡,盡量以薏仁、綠豆、蕎麥等清熱利濕食材為主,並多食用蔬果類,例如絲瓜、冬瓜、蓮子、苦瓜、筊白筍、山藥等,也可以健脾益胃、清熱袪濕。

避免生冷及燥熱發物:某些夏天盛產的水果,例如芒果、榴槤、荔枝、龍眼等都偏熱性,吃了容易火上加油,是濕熱體質者的發物,不宜多吃;西瓜等瓜類則是太寒,吃多了會傷脾胃,使體內濕氣不易袪除,也不宜多吃。夏天可吃的涼性飲品,如仙草、愛玉、綠豆薏仁,能消暑氣,還可改善腸胃道悶熱的情形,但建議喝溫的。

 

另外多做些跑步等會流汗的全身性運動及泡澡,目的在於幫助身體的氣血循環,幫助去濕。

使用柴胡按摩油按摩肩膀,胁肋腹部,及手腳四肢的按摩,都有行氣去濕的作用,協助體內水份代謝與循環的作用。

如果患者體內水份調節代謝功能差(腎虛),慢性汗皰疹反覆發作,可以使用銀杏按摩油補腎袪濕等。

局部的止癢,以溫水中,滴入2-5滴的抗菌精油,浸泡手腳,目的是抗菌及去除手腳末稍的濕氣,千萬注意精油不可以直接塗抹在容易長汗泡疹的部位上,容易造成局部的反刺激,引來更大規模的惡化。

起水泡時應盡量維持手足的乾爽,患部可以天然的抗氧化效果較佳基底油甜杏仁油或荷荷巴油塗抹,並戴上棉布手套,減少每天洗手的次數與接觸化學刺激物的次數,急性期,局部但要避免使用含酒精,精油或香精成份的乳液。

在中醫裡面認為思慮與疲勞過度也會「傷心脾」,所以規律作息、勿熬夜,充足的睡眠、適時抒壓、保持愉快的心情,對於緩和汗皰疹病情與降低復發率,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今天的『有汗泡疹,別亂用精油!』就為您解答與分享到這邊,我是李淳廉,如果你也是這種容易有汗泡疹的體質,下次爆發時,適時的戴上手套,減少洗手次數,溫和保濕,運動,經絡按摩,勝過你的積極處置喔!生活中你也有哪些應用精油的疑難雜症?歡迎在下方留言,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,如果你覺得受用,請拉到文末右下側點個“在看”並分享給你的朋友,並長按文末二維碼,訂閱「淳萃新觀點」,跟著我們每週給您一點關於健康,養生,精油經絡的應用知識喔!

arrow
arrow

    淳心淳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